小小的一封信不僅承載了患者一家的感謝,更是醫(yī)患情深的縮影,是醫(yī)院感人事跡中的小小一幕。
那天我接診了一位四期壓力性損傷的患者王大爺,王大爺因病長期臥床導致局部皮膚長期受壓而形成了傷口,由于家屬不知如何處理傷口,導致后來發(fā)展成了難治性壓力性損傷。對于傷口造口來說這一塊我比較熟悉,2022年在齊魯醫(yī)院進修學習過。我檢查了王大爺的傷口,看到2個6*6cm、6*8cm大的傷口上滿是黑痂。
我第一時間了解了他的病情、營養(yǎng)、蛋白、凝血功能,我秉著濕性傷口愈合理論,以最小的痛苦解決病人的麻煩展開了我的治療。我首先為王大爺做了初步的機械清創(chuàng),然后聯合水凝膠自溶清創(chuàng)一點一點的祛除腐肉,經過多次換藥有了明顯的治療效果。治療期間王大爺傷口較大的那處腐肉深及筋膜肌腱,為了保證病人的安全請了我們科的宋大夫協(xié)助清創(chuàng),后來在傷口的增生和恢復期使用了新型敷料。
治療的過程也是不斷的去學習去查閱資料去創(chuàng)新,在治療壓力性損傷的過程中創(chuàng)新過模擬版的VSD治療,后來王大爺病情好轉出院了,我也進行了跟蹤治療。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家屬給我發(fā)來圖片告訴我6*6cm的那個傷口已經長到桃核那么大了。當時我心里感到非常的高興,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、自己的努力,一點一點的減輕病人的痛苦,愈合病人的傷疤。有一次為王大爺做完居家護理后家屬不斷的表示感謝,臨走時還送給我一封信,回來看到那封信里寫的話語,讓我心中滿是感動。
醫(yī)學的溫度,正是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溫度。醫(yī)患之間,互相理解、互相珍惜,就會產生巨大的正能量,匯聚成不可阻擋的強暖流,讓我們的護理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更好更遠。
王燕燕(重癥醫(yī)學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