灸就是用艾條在我們的穴位上,進行熏灼的療法,也稱為灸法。但這里面蘊藏著巨大的奧秘,它具有溫經通絡、行氣活血、祛風散寒、補中益氣、活血化瘀的作用。從西醫(yī)角度來分析,就是它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,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,使你的身體倍兒棒?,F(xiàn)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用來養(yǎng)生保健的一種治療方法,尤其對一些亞健康體質,效果尤為顯著。
到了現(xiàn)在這個時候,我們不得不說一下“三伏灸”。大家都知道中醫(yī)治療是順應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的,可想而知,“三伏灸”也就是在三伏天里做的灸,它可謂是“灸中之王”,那它到底好在哪里呢?
首先,“三伏灸”做的是督灸。傳統(tǒng)督灸是在督脈也就整個后背鋪上姜層,混入藥粉來做。督脈本身為“陽脈只海”,是一身陽氣之發(fā)源地,生姜又有溫中的功效,所以它比普通艾灸效果要顯著提高。
其次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“冬病夏治”。 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論思想早在《內經》中就有所論述,如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中記載:“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,以從其根”。可能大家對這句話很陌生,但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”眾所周知,根據中醫(yī)學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這一理論思想,加上“擇時治病”及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等理論,選在“伏天”即大自然的陽氣最旺盛的時間,通過“三伏灸”,可激發(fā)人體陽氣達到極致,調節(jié)人的臟腑功能,強壯人體臟腑陽氣,可明顯增強體質,使一些慢性病尤其是冬季易復發(fā)疾病不再發(fā)作。所以對一些頑固性、病程較長的疾病調理效果也非常顯著。
今年的“三伏灸”,與往年不同。今年的氣候特點,入伏后將依次呈現(xiàn)熱盛、濕熱重、燥熱的氣候變化,適宜:初伏養(yǎng)心、中伏健脾、閏中伏溫腎、末伏潤肺,按此順序,會有更好的效果。
“三伏灸”的適應范圍比較廣泛。
1.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:如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慢性咳嗽、慢性支氣管炎、反復呼吸道感染等。
2.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:如慢性胃炎、慢性腸炎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大便粘膩不爽或便秘等。
3.慢性疼痛疾病:如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腿疼、痛風、強直性脊柱炎等。
4.婦科疾?。喝缤唇洝m寒、月經不調、月子病、盆腔炎、子宮肌瘤、乳腺增生等。
5.男科疾?。喝珀栶?、早泄、慢性前列腺增生等。
6.亞健康問題:失眠多夢、胸悶氣短、眼干眼澀、體虛易感、自汗、盜汗、心煩易怒、健忘等。
余生很貴,健康很重要。關注自己和家人健康,抓住馬上到來的黃金時間,先通后補,功效翻倍,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,讓您的身體倍兒棒!
文/針灸理療科主任 主治醫(yī)師 楊振江